社評-台灣必須拋棄恐共症

更新日期:2011/01/20 02:48 本報訊

旺報【本報訊】

 

21年前「柏林圍牆」倒塌、蘇聯解體,以美國、蘇聯為主所開啟的「冷戰」,早已如過往雲煙;即使「解嚴」已將近24年,但是,一旦面對中共,台灣內部不分藍綠,卻還停留在戒嚴時期的「恐共症」。例如,泛藍每每以「民進黨上台,兩岸關係將倒退、甚至會發生戰爭」來恐嚇選民,泛綠則以「泛藍執政,傾中賣台」作為訴求。事實上,民進黨執政8年,對兩岸開放程度的拿捏,或有檢討空間,但是說到「鎖國」,從具體兩岸經貿交流數字來看,其實是鎖也鎖不住的。同樣的,說到泛藍「賣台」,不管從既存事實,還是從從國際戰略格局的角度來看,台灣是無論哪個政黨都賣也賣不掉的。

 

1990年東西方冷戰結束,1991年台灣官方才正式核准赴大陸投資,但早在1979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,便有一批又一批台資企業,藉由第三地迂迴前往中國投資,參與了「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」;鄧小平1992年的「南巡」,更宣示著1989年「天安門事件」悲劇之後,「堅定改革開放路線不變」,為中國可能出現經濟路線倒退的疑慮,劃下休止符。於是,開啟了中國大陸成為「世界工廠」的時代,各國企業將本求利,都去了中國大陸,身段靈敏的台商,當然不會裹足不前。

 

台灣幅員狹小,內需市場有限,端賴國際貿易支撐經濟發展;而在一波波全球化潮流下,眾多新興國家加入全球製造生產鏈,台灣的生產成本提高,台商將生產基地外移,地理位置鄰近、同文同種的中國沿海地區,自然是首選。未來,緊接著「十二五計畫」宣示「擴大內需」,中國更將有機會成為「世界市場」!先天條件優越的台灣,又如何能坐等商機流失?

 

中國大陸、中國共產黨,早已經不是台灣上世紀70年代時,三台聯播《寒流》連續劇裡的「共匪」了。中國大陸正藉著招商引資、產業升級,一步步地融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秩序。現在是台灣面對中國大陸、面對全球化、爭取未來繁榮發展的關鍵時刻,又豈容我們消極地恐懼、迴避。

 

最近兩件簡單的具體事例,便可見台灣「恐共症」有多嚴重,甚至已經到了無法理性討論的地步,而「恐共症」更導致公共政策決策品質的低落、競爭力發展的自我設限。

 

以「兩岸電信業者共同建置國際海纜」來說,兩岸之間直接建置海纜,可降低成本及通話費率、提升通信品質。在野黨民意代表卻說「茲事體大,存在危害國家安全」、「不繞至第三地的兩岸直接海纜恐危害國家安全……」。他們指出的「具體」危害國家安全行為,便是「大陸有機會從機房竊取資料,危及個資及國安……大陸也可直接竊聽我方電信……」;事實上,只要建置實體隔離機房、專供國防安全相關單位使用,即可怯除這種「低階」、「低等」的危害行為。其實,兩岸間建置直接海纜,將帶來通信便利等好處,是不言可喻的。

 

又以政府針對陸生來台就學所提的「三限六不」-即「限校、限量、限域,不加分、不影響招生名額、不提供獎助學金、不允許校外打工、不可考照、不可續留台灣就業」等門檻來說,對於中國大陸學生不但充滿著歧視心態、更擺明著就是把人家當成凱子或呆子,同時無形中把台灣一些大學當作「學店」一樣看待,這才是真的「自我矮化」,因循苟且,故步自封。「三限六不」不僅無視於國際間大行其道的「人力資源爭奪戰」,更與馬總統當年就職演說中所言台灣的「善良、正直、勤奮、誠信、包容、進取等傳統的核心價值」,背道而馳。不但不利於兩岸後續往來、更將淪為國際笑柄。

 

至於,綠營擔心,「開放陸生來台就學,台灣學生會被統戰,會受到大陸共產主義思想影響……」云云;姑不論戰略思考,促狹一點地說:經過「三限六不」的「篩選」之後,主觀上有意願、客觀環境上也還來得了台灣的陸生,可能就真的是帶著統戰色彩的政治學生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N5435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